我有一个朋友阿林,是一名22岁的姑娘,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可是最近公司的人都发现她变了个人:原来节俭的她突然变的大方起来,买了很多超出她消费水平的东西。奢侈品牌的化妆品、衣服一个接一个的下单。更夸张的是,她刚买来数万块的名牌包随手就要送给同事;之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她,现在嘴巴一刻不歇,总是拉着隔壁桌子的同事甚至是领导聊个不停。聊的东西也都很奇怪,总是说一些“大的计划、夸张的理想”。她还自称是下一个“马云”,脑子里装了很多想法和计划,她跟领导夸下海口说,这些计划可以让公司几周内就赚到上千万。同事听了她的话都发现,这些所谓的“计划”是非常荒谬而没有可实施性的,公司领导自然否定了阿林的计划。这时候阿林做了让全公司同事大跌眼镜的事,她当着整个公司同事的面对领导破口大骂,并将公司的电脑、文件砸在地上。有经验的警官在耐心询问下,发现阿林已经3天没有睡觉了,嗓子也因为说话太多喊哑了。警察马上联系她的家人,将其送至精神专科医院。
医生详细询问了阿林近期的情绪变化。原来,1个月前,她曾有过情绪低落的状态。那时的她没有任何原因的整天开心不起来,觉得自己注意力、记忆力都很差,脑子像锈掉一样,连以前喜欢的“海贼王”动漫,现在也都没兴趣看了。整天觉得自己很没用,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活着就是“累赘”,走到湖边,总是想跳下去一了百了。好在她还对家人、朋友充满不舍,没有真的做出傻事,她只是默默隐藏自己的情绪,不敢让别人发现。这种低落的状态持续了有1个月的时间,慢慢的转为现在的躁动和兴奋。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的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情绪障碍。它的本质是情感的不稳定,忽高忽低:高的时候特别高兴,精力特别充沛,觉得自己的能力特别强,活动也增多;但有时候又表现出另一极: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产生消极的念头等。由于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以抑郁发作起病,而早期识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所以很容易与抑郁症混淆。据统计,约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超过1/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至少10年才得以确诊。所以,早期正确识别双相情感障碍,并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印象中,2018年,一个名叫刘可乐的年轻女孩在综艺节目《奇葩说》里分享了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真实经历,又一次将双相情感障碍拉入大众的视野。
有人说,只有智商是150以上的人才会得这个病,比如丘吉尔、梵高、诗人海子,他们都是天才,然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智商高”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幸存者偏差。事实上大多数艺术家、作曲家和作家,精神完全正常。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伟大而伟大,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刘可乐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得了“躁郁症”的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双相情感障碍通常从成年早期开始,多在25岁以前发病,好发年龄层在15-19岁之间。据国外的临床研究,14岁以前出现抑郁症症状,有50%-70%的人最后会诊断双相抑郁障碍。13-19岁之间患上抑郁症,其患双相障碍的概率大约50%左右。而15-19岁正是个人规划其职业生涯及建立长期人际关系的关键阶段。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我曾在知乎上,看到高三一名学生小秦就处于这一高危时间段内。他早期成绩垫底,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而是抑郁的表现,后期在高三升学压力的刺激下,躁狂发作,成绩开始突飞猛进。虽然,小秦的症状引起母亲关注是因为躁狂发作,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会被认为是抑郁症。
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症难以和抑郁症区分,所以我们需要极度重视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症状。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这种高涨和低落常常是以交替或混合的方式出现的。一般躁狂发作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更努力地工作或学习、社交频率增多、喜欢竞争,或者性活动增多几乎所有双相障碍患者也会出现抑郁症状。双相抑郁包括感觉到情绪低落,并且无法享受他们曾喜欢的事物,无法感受到快乐 (Muneer, 2013)。一般抑郁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行动缓慢且看起来焦虑不安
会冒出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进食过多,或者失去胃口
觉得自己无能,或者抱有罪恶感
……
双相障碍症状有时会演变的非常严重,从而导致患者有自残或者自杀行为 (Muneer, 2013)。如果你的身边有人正受到躁郁症的困扰,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因为,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是只要症状控制住了,他们依然能正常生活。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倾听:无条件的理解,减少说教,不要怜悯或争论,切忌以社会标准要求患者。多一些鼓励:认可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和责任,让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还不是“无用的”,而不是日常一味的指责和打击。多一些陪伴:日常生活中,可以叫上他们一起参加聚会,一起出来运动。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被孤立的一个人。当然,如果他病情加重,一定要耐心劝导并陪他一起去看医生。也许,我们说得再多也无法体会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你此刻内心经历的万分之一。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你知道,人间值得,你更值得。
只要你愿意,我们都在,一起铲除恶龙。
Muneer, A. (2013). Treatment of the depressive phase of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a review. J Pak Med Assoc, 63(6), 763-9.
作者:NightCaroline,央视春晚品宣负责人,江苏文艺出版社主编,签约干货帮、教育一读等20家大型公众号,写有多篇百万+爆文被视觉志,京东图书等大号转载。*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